我要写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谁有啊 帮帮我 谢谢,我要写论文--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谁有这方面的资料啊
1、我要写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论文,谁有啊 帮帮我 谢谢
浅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 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然界有大型真菌3800——4000种,其中食用菌约2000种。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已超过40多种。食用菌对观代人的诱惑,不仅仅在于它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它是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绿色食品中的珍宝。因此,在我市开发食用菌产业有很大潜力。 —、发展机遇良好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1。在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等1系列重大举措中,都把食用菌列为重点项目。目前,市委提出“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总体目标和“1纲9目”的发展思路,给我市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宏观调控,种类单1,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呈无序状生产。但是,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安排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食用菌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食用菌开发和科研机构,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抗杂的优质品种,利用玉米芯、麦秸、稻草、木屑、豆秸等农林作物废弃的下脚料大规模生产木耳、香菇、猴头、银耳、金针菇、平菇、天麻、猪苓等食药用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产、供、销1条龙的服务体系,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做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增收效果明显食用菌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1,该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消耗低、产出大、效益好。我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食用菌种类和栽培食用菌的原料较多,适宜各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如在大田的生态条件下,1年生产6茬,每667m2地1年可产菇(耳)24000千克,年产值51000元,纯盈利27000元,是当地蔬菜生产效益的10倍;庭院经济栽培面积66.7m2,年产鲜菇(耳)2433.08千克,年产值5118.08元,年利润2743.66元,1个5口之家,人均收入548.67元。康县、武都区、文县、徽县、成县等县(区)的1些乡镇不少农民因在家庭小规模栽培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猪苓、天麻等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1部分群众已迈上小康路。由此说明,发展食用菌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保健性能突出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抗癌、美容减肥十大保健功能,长期食用有利健康,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营养科学家综合评定结果发现,食用菌是优质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冲剂、酱渍、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系列保健食品,以其天然的质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菌类食品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发展起来,正在成为重要菜肴部分,已融入百姓的餐饮之中。科学养生,增进健康,追求3低1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新观念,将成为陇南人民新的饮食潮流。
4、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陇南市场上虽然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猴头、银耳、茶树菇、竹荪、牛肝菌、天麻、猪苓等食用菌,但这些菌类产品大部分都是从康县、汉中等地出产的。如果有效地整合食用菌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科技开发机构,引导和开发食用菌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人们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用菌保健食品。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3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将提高到1个新水平,据有关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1。这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将达到1个新的高度,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2015年将出口创汇约9亿美元。可见,在我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
2、我要写论文--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谁有这方面的资料啊
浅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 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然界有大型真菌3800——4000种,其中食用菌约2000种。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已超过40多种。食用菌对观代人的诱惑,不仅仅在于它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它是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绿色食品中的珍宝。因此,在我市开发食用菌产业有很大潜力。 —、发展机遇良好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1。在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等1系列重大举措中,都把食用菌列为重点项目。目前,市委提出“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总体目标和“1纲9目”的发展思路,给我市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宏观调控,种类单1,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呈无序状生产。但是,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安排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食用菌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食用菌开发和科研机构,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抗杂的优质品种,利用玉米芯、麦秸、稻草、木屑、豆秸等农林作物废弃的下脚料大规模生产木耳、香菇、猴头、银耳、金针菇、平菇、天麻、猪苓等食药用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产、供、销1条龙的服务体系,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做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增收效果明显食用菌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1,该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消耗低、产出大、效益好。我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食用菌种类和栽培食用菌的原料较多,适宜各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如在大田的生态条件下,1年生产6茬,每667m2地1年可产菇(耳)24000千克,年产值51000元,纯盈利27000元,是当地蔬菜生产效益的10倍;庭院经济栽培面积66.7m2,年产鲜菇(耳)2433.08千克,年产值5118.08元,年利润2743.66元,1个5口之家,人均收入548.67元。康县、武都区、文县、徽县、成县等县(区)的1些乡镇不少农民因在家庭小规模栽培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猪苓、天麻等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1部分群众已迈上小康路。由此说明,发展食用菌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保健性能突出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抗癌、美容减肥十大保健功能,长期食用有利健康,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营养科学家综合评定结果发现,食用菌是优质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冲剂、酱渍、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系列保健食品,以其天然的质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菌类食品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发展起来,正在成为重要菜肴部分,已融入百姓的餐饮之中。科学养生,增进健康,追求3低1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新观念,将成为陇南人民新的饮食潮流。
4、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陇南市场上虽然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猴头、银耳、茶树菇、竹荪、牛肝菌、天麻、猪苓等食用菌,但这些菌类产品大部分都是从康县、汉中等地出产的。如果有效地整合食用菌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科技开发机构,引导和开发食用菌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人们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用菌保健食品。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3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将提高到1个新水平,据有关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1。这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将达到1个新的高度,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2015年将出口创汇约9亿美元。可见,在我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
3、求食用菌高蛋白配料表??
浅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 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然界有大型真菌3800——4000种,其中食用菌约2000种。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已超过40多种。食用菌对观代人的诱惑,不仅仅在于它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它是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绿色食品中的珍宝。因此,在我市开发食用菌产业有很大潜力。 —、发展机遇良好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1。在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等1系列重大举措中,都把食用菌列为重点项目。目前,市委提出“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总体目标和“1纲9目”的发展思路,给我市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宏观调控,种类单1,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呈无序状生产。但是,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安排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食用菌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食用菌开发和科研机构,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抗杂的优质品种,利用玉米芯、麦秸、稻草、木屑、豆秸等农林作物废弃的下脚料大规模生产木耳、香菇、猴头、银耳、金针菇、平菇、天麻、猪苓等食药用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产、供、销1条龙的服务体系,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做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增收效果明显食用菌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1,该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消耗低、产出大、效益好。我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食用菌种类和栽培食用菌的原料较多,适宜各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如在大田的生态条件下,1年生产6茬,每667m2地1年可产菇(耳)24000千克,年产值51000元,纯盈利27000元,是当地蔬菜生产效益的10倍;庭院经济栽培面积66.7m2,年产鲜菇(耳)2433.08千克,年产值5118.08元,年利润2743.66元,1个5口之家,人均收入548.67元。康县、武都区、文县、徽县、成县等县(区)的1些乡镇不少农民因在家庭小规模栽培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猪苓、天麻等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1部分群众已迈上小康路。由此说明,发展食用菌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保健性能突出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抗癌、美容减肥十大保健功能,长期食用有利健康,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营养科学家综合评定结果发现,食用菌是优质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冲剂、酱渍、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系列保健食品,以其天然的质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菌类食品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发展起来,正在成为重要菜肴部分,已融入百姓的餐饮之中。科学养生,增进健康,追求3低1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新观念,将成为陇南人民新的饮食潮流。
4、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陇南市场上虽然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猴头、银耳、茶树菇、竹荪、牛肝菌、天麻、猪苓等食用菌,但这些菌类产品大部分都是从康县、汉中等地出产的。如果有效地整合食用菌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科技开发机构,引导和开发食用菌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人们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用菌保健食品。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3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将提高到1个新水平,据有关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1。这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将达到1个新的高度,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2015年将出口创汇约9亿美元。可见,在我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
4、请问陕西汉中有人养蛹虫草吗?不知道利润怎么样?还请好心人指教!谢谢!!!!
蛹虫草草由于具有替代冬虫夏草的功能并且由于能人工栽培,价格比较合适, 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也吸引很多的人投身虫草栽培。如果能真正掌握虫草种植技术, 相对于其它食用菌种植而言,虫草种植具有劳动强度低,效益高, 是典型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典型,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5、关于陕西汉中这边农村现在搬迁的政策是什么?
农村搬迁政策如下:汉中市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总结 2002年以来,在省发改委大力支持下,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的历史机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县相继开展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狠抓偏远高寒山区贫困群众搬迁建房和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搬迁群众8460户36075人,有效地改善了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1、人口搬迁和安置 (1)搬迁情况
1、搬迁对象的确定标准。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发改委以陕发改代赈(2004)320号文件制定下发的《关于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坚持“突出贫困搬迁,兼顾重点灾害”的原则确定搬迁对象,具体标准为:
1、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山区和深山陡坡、峡谷地带,生产、生活条件严重恶劣区域,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的贫困人口;
2、因遭受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已造成无法居住的受灾户,或居住在国土资源部门认定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发区,受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的贫困群众;
3、居住地远离集镇、村庄和交通道路,信息闭塞,子女上学、就医十分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并且今后若干年内不可能规划建设的贫困村、组的散居吊庄户;
4、饮用水严重污染,有害矿物质严重超标,地方病严重,近期难以改善的贫困户;
5、原有土地资源贫乏,或土地面积虽广,但因退耕还林后没有发展空间,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人口。
2、搬迁类型。根据上述标准,我市各试点县在组织搬迁时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划定重点区域,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优先安排地质灾害受灾户、高寒边远吊庄户搬迁,其次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搬迁,最后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地方病严重地区和因生态建设需搬迁群众。几年来共搬迁人口8460户36075人,其中:因贫困搬迁(含边远庄户)5692户24732人,占搬迁户总数的67%;因避灾搬迁2444户10250人,占搬迁户总数的29%;因生态工程建设搬迁226户697人,占搬迁户总数的3%;因其他因素(地方病、整体搬迁中的非贫困户)搬迁96户396人,占搬迁户总数的1%。
3、搬迁方式。按照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陕南宅基地、耕地解决难度较大的实际,因地制宜,以分散居住农户搬迁为主,以自然村组、整山头、整条沟居住农户和地质灾害威胁村、组农户整体搬迁为辅,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几年来,分散居住搬迁7051户30050人,整体搬迁1256户5281人(其中整村、组搬迁30户138人,整条沟、整山头搬迁943户4033人),批次搬迁153户744人,分别占搬迁户总数的83%、15%和2%。 (2)安置情况
1、安置方式。结合地域特点,本着群众自愿和有土安置原则,在安置地确定方面主要考虑能否通过土地划拨、调换等方式或通过复垦、新建基本农田,保证搬迁群众迁入后达到人均0.5亩以上基本农田,同时安置地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或易于解决。由于陕南土地资源紧缺、耕地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安置点,跨乡镇搬迁也有1定难度,因此,我市易地搬迁总体以小规模集中安置(5户以上集中安置、3~5户相对集中安置)为主,以分散插花和其他方式安置为辅;搬迁去向以组内搬迁为主,村内组间和乡内村间搬迁为辅。各地情况不同,采取的安置方式略有差异,平川、丘陵地区以小规模集中安置为主,其他安置方式为辅;山区则以分散插花安置为主,小规模集中安置为辅。这两种搬迁方式都是采用村内调节、梯级转移的形式,将居住在高山的村民就近搬迁到山下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落,搬迁户离家不离村,原有的隶属关系、土地、山林等保留不变,所花精力、费用不多,但改善居住环境极为显著,深受广大搬迁户欢迎。 经统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共建设小规模集中安置点409个,安置5398户22601人,分散插花安置3073户13474人,分别占搬迁户总数的64%和36%。其中安置到小集镇或中心村庄的有1706户7877人,点搬迁户总数的20%。
2、后续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途径。易地扶贫搬迁最终目的是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搬迁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能够彻底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富裕之路。因此在编制易地搬迁实施方案时,各试点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调研,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出了详实的搬迁群众脱贫致富项目规划,并将规划的落实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搬迁户家庭经济状况、知识技能,以及各项目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区别不同类型,将脱贫致富项目规划落实到户。规划坚持近、中、远兼顾,短、平、快配套,农、工、商结合的原则,改变了以粮为主的单1农业生产模式,使每户搬迁户有了1-2个稳定的增收项目。 1是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搬迁群众人均0.5亩以上基本农田,达到有地种、有粮吃,强基固本,着眼长远,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之路。2是土地资源充足地区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区分不同类型,宜林则林、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着力抓好茶叶、蔬菜、中药材、蚕桑、食用菌、经济林果种植及绿色食品生产,有1定养殖技术的搬迁户发展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猪、牛、羊、禽养殖及特色养殖业,做到粮、林、药、菌、畜多业并举。3是利用安置地位于小集镇、中心村庄或公路沿线的地理位置优势,引导搬迁群众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小型加工、餐饮服务、客货运输等产业,土地资源较为紧缺但有富余青壮年劳力的搬迁户,适时组织劳务输出。4是充分发挥科技、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作用,以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阵地,开展科学养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高产栽培、市场营销及外出务工常识等劳动技能培训,使搬迁户牢固掌握1-2项实用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做好科技服务,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3、配套政策落实。为了切实保障搬迁群众权益,各试点县都十分重视易地扶贫搬迁的配套服务工作,特别是认真落实易地搬迁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易地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深受搬迁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首先,各试点县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县情,都制定出台了1系列支持群众搬迁的优惠政策,对搬迁过程中的相关审批和管理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还实行了优惠政策明白卡制度,将优惠政策条款、标准印制清楚,做到1户1卡,人人明白。其次,协调迁出地与安置地签订安置协议,1方面要求迁出地不得强行变更搬迁户原承包土地、山林权属关系;另1方面要求安置地落实好搬迁户建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搬迁人口基本农田、建房宅基地审批、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1系列问题,对迁入群众与原村民1视同仁等。 几年来,我市通过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优惠政策,减免群众建房相关费用1569万元,大大减轻了搬迁群众负担。在费用减免项目方面,各县不1,其中主要有:减免搬迁户建房宅基地占用相关税费,如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费、防洪保安基金;优先安排搬迁户建房木材指标,减免与建材相关收费,如育林基金、砂石管理费等;减免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相关费用和建制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等。 具体见 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汉发改代赈〔2009〕296号 关于报送汉中市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总结的报告》。
6、求食用菌高蛋白配料表??
浅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前景 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 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自然界有大型真菌3800——4000种,其中食用菌约2000种。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已超过40多种。食用菌对观代人的诱惑,不仅仅在于它色香俱佳,老幼皆宜,更重要它是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高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已被国际公认为是绿色食品中的珍宝。因此,在我市开发食用菌产业有很大潜力。 —、发展机遇良好我国栽培食用菌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1。在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扶贫计划”、“菜篮子工程”等1系列重大举措中,都把食用菌列为重点项目。目前,市委提出“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的总体目标和“1纲9目”的发展思路,给我市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业虽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缺乏宏观调控,种类单1,品种老化,科技含量低,呈无序状生产。但是,市委、市政府对食用菌产业高度重视,安排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积极争取食用菌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食用菌开发和科研机构,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育高产、抗杂的优质品种,利用玉米芯、麦秸、稻草、木屑、豆秸等农林作物废弃的下脚料大规模生产木耳、香菇、猴头、银耳、金针菇、平菇、天麻、猪苓等食药用菌,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产、供、销1条龙的服务体系,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真正做到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增收效果明显食用菌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1,该项目投资省、见效快、消耗低、产出大、效益好。我市地处甘肃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食用菌种类和栽培食用菌的原料较多,适宜各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如在大田的生态条件下,1年生产6茬,每667m2地1年可产菇(耳)24000千克,年产值51000元,纯盈利27000元,是当地蔬菜生产效益的10倍;庭院经济栽培面积66.7m2,年产鲜菇(耳)2433.08千克,年产值5118.08元,年利润2743.66元,1个5口之家,人均收入548.67元。康县、武都区、文县、徽县、成县等县(区)的1些乡镇不少农民因在家庭小规模栽培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猪苓、天麻等而过上了幸福的日子,1部分群众已迈上小康路。由此说明,发展食用菌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保健性能突出食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活性酶,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肠胃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糖、抗癌、美容减肥十大保健功能,长期食用有利健康,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营养科学家综合评定结果发现,食用菌是优质的绿色食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饮食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食用菌制成的酒类、饮料、调料、冲剂、酱渍、方便食品、风味食品等系列保健食品,以其天然的质地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菌类食品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发展起来,正在成为重要菜肴部分,已融入百姓的餐饮之中。科学养生,增进健康,追求3低1高(即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健康饮食新观念,将成为陇南人民新的饮食潮流。
4、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陇南市场上虽然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双孢蘑菇、猴头、银耳、茶树菇、竹荪、牛肝菌、天麻、猪苓等食用菌,但这些菌类产品大部分都是从康县、汉中等地出产的。如果有效地整合食用菌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食用菌科技开发机构,引导和开发食用菌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人们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用菌保健食品。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1世纪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3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将提高到1个新水平,据有关专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食品之1。这给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也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将达到1个新的高度,出口创汇近8亿美元,2015年将出口创汇约9亿美元。可见,在我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