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金针菇产业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胡屯镇南于村自八十年代就有家家种养、加工金针菇的传统,胡屯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把发展金针菇作为农业产业调整振兴的优势产业来抓。目前以南于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成为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全镇现有食用菌棚600余个,种植面积30万平方米,年产量1200万斤,其中仅南于食用菌加工园区内的43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就达

3、5万吨,年产值超2亿元。 因地制宜发展金针菇产业,第1图 一、强化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胡屯镇为做大做强食用菌特色支柱产业,牵头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加工协会,规划建设了南于、吴杨食用菌生产园区,进一步巩固扩大了食用菌生产规模,真正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模式,夯实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基础。该镇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健全服务机构,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的食用菌生产领导小组,选调科技人员成立食用菌生产和管理办公室。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食用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相关政策、目标和措施,并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强化宣传发动。该镇多次召开金针菇种植现场会,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营造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氛围。 因地制宜发展金针菇产业,第2图 二、落实四项措施,助推发展优势 胡屯镇采取四项措施推动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一是健全科研与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协、食用菌协会的作用,掌握食用菌发展动态,做好了栽培技术服务、产品加工等的更新换代。二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制订了对新建棚补贴等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采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措施实现规模化养殖。三是做好食用菌安全生产监督与监管。指导菇农安全使用农药,督导加工企业通过QS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加强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监管。四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今年3月份、5月份组织全体村主任和部分群众代表到苍山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借鉴了外地食用菌养殖的先进经验。三、狠抓四个重点,促进效益提升 为提升金针菇的效益,胡屯镇主要抓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狠抓“质量立菌”。通过引进上海农科院培育的F

3、三明B等金针菇新品种,使产量品质大幅提高。同时进一步完善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注册“绿康源”等无公害品牌,提高菌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狠抓“科技兴菌”。胡屯镇把品种多元化、技术高新化、产品优质化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主攻方向,优化品种结构,改进技术措施,尤其加强了对即食金针菇产品的开发,走循环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狠抓“龙头强菌”。该镇把加工增值、品牌带动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做大做强冬盛、鑫大等43家加工企业的同时,注重深入研究食用菌市场供求变化,在深度加工上寻求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狠抓“市场活菌”。建立对接平台,拓宽流通渠道,镇工作人员不定期走访食用菌生产加工大户,实地了解销售情况,帮助在供求平台上发布信息,并通过开展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走出了一条多渠道市场开发,多元化产品加工的路子。 因地制宜发展金针菇产业,第3图 下一步,胡屯镇计划进一步充实完善金针菇生产和加工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引进高产抗病、市场适销的金针菇新品种,并以即食性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快下游产业链的品牌效应,力争年内申请绿色食品认证2个,品牌商标4个,努力使这项新兴朝阳产业成为胡屯镇三农腾飞的拳头产业,从而助推胡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