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规律是什么,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食用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规律是什么


1、食用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规律是什么




2、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1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1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1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1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2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1原种(摇瓶菌种)1(液体栽培种)1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1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1出菇管理1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1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1个床面,将另1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1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1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1、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2、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
3、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4季栽培。



3、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1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11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1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3、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


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以杏鲍菇为例)


1.杏鲍菇的生活习性


1.1营养 过去1直认为杏鲍菇必须用伞形花科的植物(如刺芹)才能栽培。经研究得知,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母种培养基中加1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以使菌丝生长加快,栽培材料中添加棉籽壳(含有3%~4%蛋白质)、棉籽粉、玉米粉,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使子实体增大。


1.2温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25℃,原基形成最适宜温度是10℃~15℃,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1般适宜温度为15℃~20℃,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有的菌株则20℃~23℃为适宜温度。


1.3水分 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分别在95%和85%~95%左右。


1.4光线 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1.5空气 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的新鲜的空气。但是在菌丝生长阶段袋中积累的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培养料中菌丝排出的CO2使培养料中 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含量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浓度应控制在50~1000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CO2浓度以小于2000 PPm为宜。


1.6 PH值 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是6.5~7.5,出菇时最适PH值是5.5~6.5。


2.品种与菌种的选择


2.1品种


杏鲍菇菌种有多种生态型,在子实体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大体上主要分两个类型。捧状形:菇体园柱形,似棍棒状,菇柄中部不膨大,菇盖直径稍大于菇柄。保龄球型:菇体似保龄球形,菇柄中部明显膨大,菇盖直径小于菇柄,出菇时间较长。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以及销售方式选择适宜对路品种。


2.2菌种


食用菌的菌种分为3级,即母种(1级种)、原种(2级种)和栽培种(3级种)。


(1)母种(1级种) 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并经鉴定为种性优良,遗传和生理性状相对稳定的在试管斜面上生长和保存的纯菌丝体。也有人称之为试管种。


(2)原种(2级种) 由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培养基)上经培养而成的菌种。这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3)栽培种(3级种) 由原种转接在天然基质(培养基+碧卡菌剂)上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栽培种也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栽培种常作为栽培菌种,或直接出菇。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种。


3.栽培季节


杏鲍菇出菇的最好温度是10~15℃,个别菌株在20℃左右温度下也能正常出菇。栽培杏鲍菇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来安排好季节,1般来讲出菇季节安排在秋末初冬至春末夏初较为合适。杏鲍菇从接种到出菇需60天左右,制作菌袋时间按出菇季节往前推算60天,来安排菌袋生产。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湿润、凉爽的山区可利用夏季进行反季节栽培。需要注意的是风雪寒冷的隆冬季节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是难于出菇的。



4、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5、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


目前,食用菌栽培虽然已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但由于其栽培过程环节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栽培失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产生杂菌感染。凡以杂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


1.栽培中产生杂菌的主要原因有: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较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是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
2、接种过程不规范引起。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较为稀疏;
3、菌种本身带菌。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
4、场地条件差或是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不均匀无规则的杂菌菌落;


2.对策: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以免刺破菌筒薄膜;
2、及时小心装袋,彻底灭菌。拌好料后,应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
3、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与保证,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的菌种,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无杂菌感染的菌种才用;
4、严格消毒,规范接种操作程序。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
2、酸碱度不适合;
3、用种量太少。


2.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适量使用菌种。



3、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1.原因:



1、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
2、环境温度不适合。


2.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4、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1.原因:



1、环境温度不适合。不同菌类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异很大,当环境温度远高于或远低于正常的出菇温度时就很难出菇。
2、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不适。不同的菌类有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只有满足最佳碳氮比的培养料才能使食用菌正常出菇。
3、光线不足。1般的菌类在发菌阶段在无光线甚至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必须要有1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菇。
4、菌株温型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如在高温季节栽培了低温型的平菇,除非采取了空调或冷库等降温措施,否则是不会出菇的。


2.对策:选用适合季节的菌株和最佳培养料配方,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和光照。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530007)高级实验师 陈丽新。



6、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怎样配料


木糖渣是纤维素等经过化学降解后的残余物,营养更易于食用菌吸收,但酸性强,配料要提高生石灰量度。木糖渣栽培还不愿长杂菌。



1、用量


木糖渣种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在配方中占到30%——60%,最高可达80%,其余用棉子壳或木屑或玉米芯即可;


木耳、滑子菇、香菇等木生性特强的,占到20——35%为好,不宜过高,这样不影响产量。


亦可加入到双孢菇、姬松茸、大球盖菇草生菌配料中,可占到30—40%。


2举例:


用木糖醇渣种平菇


玉米芯经化工厂高温水煮提取木糖醇以后,其剩余的残料即是木糖醇渣。近几年食药用菌产业飞速发展,棉籽皮原料供应紧张且江口没有该资源必须外购,价格已和玉米相当,导致菇类产品成本升高,效益下降。开发新的栽培原料已成为食药用菌产业的重大问题。化工厂的木糖醇渣堆积如山,当地除了当柴禾别无他用,污染环境。用这种被遗弃的工业废料栽培食药用菌如何?有关技术要点如下:


1. 配方与处理 木糖醇渣已熟化且偏酸,透气性差,含水量高,速效营养较少。经过反复对比试验确定如下配方:木糖醇渣1000千克、棉籽皮500千克、麦秸或稻草100千克、麸皮80千克、细玉米粉30千克、石灰粉80千克、尿素4千克、钙镁磷肥30千克、克菌剂2.5千克,水适量。此配方经栽培验证,比用纯棉籽皮或纯木糖醇渣产量高。棉籽皮营养成份虽高,但由于透气性强,后期严重缺水,影响平菇产量。


把碾碎的麦秸或稻草铡成长10厘米的小段,用5%石灰水浸泡48小时后捞出后待用。把尿素、钙镁磷肥、克菌剂溶于水,之后与棉籽皮按1:1.3的比例混合均匀。所有原料充分混合,调含水量至65~70%之间。冬季堆闷24小时即可装袋。春秋季可把麦秸或稻草、棉籽皮、麸皮、细玉米粉等辅料堆制后再与木糖醇渣混合,装袋后常压灭菌待用。如用发酵法生料栽培时,每次倒料复堆后表层喷洒300倍敌杀死或锌硫磷等杀虫剂,以防虫害发生。


2. 选用优种 木糖醇渣含木质素较多,呈颗粒状,无疑给菌丝分解吸收带来1定困难,所以选用优种是高产的关键。通过多方引种,多次对比,选育出适合木糖醇渣栽培的平菇品种。其特点是菌丝粗壮、生长迅速、抗逆性强、转化率高、抗碱性、转潮快、商品性好、对2氧化碳不敏感、菇体韧性好、喷重水不易死菇、产量稳定。


3. 接种装袋 选用长40厘米,宽18~20厘米,厚1丝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1端用蜡烧化封死,采用4层菌种,5层料装袋,两端盖料1厘米,装好袋后另1端用绳扎紧,接种量为20%左右,发菌期间采用扎微孔的方法补充氧气,其它管理和常规栽培相同。出菇2~3潮后,采用泥墙或覆料栽培,产量提高50~70%。出完菇的菌棒可做燃料灭菌制种,也可肥田。


近几年来,用木糖醇渣与棉籽皮混合栽培金针菇、灵芝、猴头菇、香菇等食药用菌,均证明产量和成功率不低于棉籽皮。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