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茯苓的药效功能
1、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2、痰饮咳嗽
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3、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4、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5、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茯苓的采收
1、茯苓采收期的确定。发现窖顶土龟裂,说明地下茯苓正在生长,用土将裂缝填好,经过一段时间不再裂缝,说明地下茯苓已长成熟,即可挖窖采收。不同栽培方法茯苓的采收期不同,应随熟随采。
2、成熟标准。我们在种植茯苓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好茯苓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是否成熟。在茯苓成熟之后,地面的表土一般会出现裂缝现象,而将裂缝填土之后大约半个月左右,没有再出现裂缝现象的话,那么茯苓便已经基本成熟了。然后我们还可以根据茯苓的外皮进行判断,一般成熟后的茯苓外皮颜色为褐色。且粗糙无裂纹,如果外皮颜色乌黑的话,那么代表茯苓已经过度成熟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采收,避免腐烂在地里。
3、采收方法。在采收茯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伤到茯苓,避免茯苓产生伤口,影响茯苓的品质。采收方法以挖为主,在挖出来之后,用水清洗掉将鲜茯苓上的泥土清洗干净。然后将洗干净的茯苓放在通风的地方,要保持与地面有15cm左右的高度。然后在放入茯苓之前要注意铺放好稻草,再根据茯苓的采收时间与大小进行分级放置,放好茯苓之后,也要注意在上面铺好适量的稻草。然后大约两天左右翻动茯苓一次,尽量保持所有茯苓都交换位置,促进均匀发汗,大约一周左右后便可开始加工。
茯苓的加工
(1)发汗去掉茯苓所含水分,使其干燥缩身的过程称发汗。发好汗的茯苓,菌核内部组织紧密,切口光细。反之,组织疏松,切口粗糙。发汗的方法是先刷掉茯苓表面的泥沙和杂物,放于干燥凉爽室内,地面铺稻草,然后将茯苓逐层堆放,一般堆3~4层,上面再用草席或麻袋盖严,让其自然发汗,蒸发掉多余水分。每隔4~5天翻堆1次,经10~15天反复几次,待菌核表皮面上起皱纹,呈暗褐色即可结束,再置阴凉处晾至全干。
(2)切片切片的顺序是“先皱后整”,“先小后大”。切片前先剥去茯苓皮,剥时尽量不带茯苓肉。苓肉一般为白色,靠苓皮部位的受伤处呈褐色,切时先用刀将苓肉白色及褐色部分分开,然后分别将白色苓切成白苓片或白苓块。切片或切块时,握刀要紧,刀片应向下同时用力向前推动,使片(块)表面均匀、光滑,并尽量避免块片缺角。
(3)干燥切成片或块后,随即摊在簸箕或晾席里晒,夜间收回让其阴凉回潮,第二天翻面再晒。晒2~3天,其水分可蒸发掉70%,当表面出现微细裂纹后,收回放进屋内,将簸箕重叠压放,使苓片(块)再回潮,经1~2天后,裂口合拢,再稍压平复晒。如果遇上阴天或雨天,可用炭火烘干,烘烤应用无烟火,烘时火力不能过大,一般控制在50℃~55℃为好,并经常翻动,烘干后堆积起来,用草席或稻草盖严,使其回潮5~7天,再进行第二次烘烤。复烤的菌核可长期保存不易变质,即成商品。
对茯苓的作用与功效的介绍完毕。如果你有这些需要茯苓治疗的症状,那茯苓真的是一个福音了。还介绍了一些茯苓的采收和加工,如果您想自己去采茯苓的话也是可以的,毕竟加工出来的价格更贵一些,自己行动的话,也不怕买到假的茯苓。如果真的需要调理一下身子的话,茯苓是可以选择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