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的作用及价格,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桑黄菌的作用及价格



1、桑黄菌的作用及价格

桑黄菌是1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十分珍贵的大型真菌,在中国,桑黄菌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上寄生”的药用功效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菌能“利5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菌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桑黄菌由于通常生长于桑属植物上,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主要生于柳、杨、桑、花椒、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及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在国外,桑黄菌主要分布在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和中南美等地。在国内桑黄菌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处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另外,西南各省区亦有出产少量的桑树生桑黄菌。桑黄菌产量极为有限,有“森林黄金”之美称。桑黄菌,这味古老的中药,功效作用比较全面。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5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民间用以治疗淋病、崩漏带下、疮窟积聚、癖软、脾虚泄泻。日本《原色日本菌类图鉴》则记载桑黄菌可治偏瘫1类中风病及腹痛、淋病;《神农本草经》将桑黄菌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桑黄菌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民间则认为桑黄菌可以提高肝脏机能,对治疗肝硬化有效。桑黄菌也因其良好的疗效而被誉为“菌种极品”。

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2、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1、桑黄菌的抗肿瘤作用:以桑黄菌水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由此,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被公认为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1。

2、对卵巢癌的作用:研究了桑黄菌子实体多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的影响。用桑黄菌多糖作用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桑黄菌多糖能明显抑制该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扩展资料 桑黄菌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且因所用菌种培养方法、提取方法等不同而异。研究桑黄菌的化学成分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比较木层孔菌属不同品种及同1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如菌丝体、子实体、孢子体)所含的化学成分,通过药理及临床研究确定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为进1步研究桑黄菌药理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改进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研究较多的桑黄菌化学成分有:多糖类、黄酮类、3萜类化合物、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呋喃衍生物、氨基酸多肽类、脂肪酸、无机元素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黄菌。

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3、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1、桑黄菌的抗肿瘤作用:以桑黄菌水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由此,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被公认为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1。

2、对卵巢癌的作用:研究了桑黄菌子实体多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的影响。用桑黄菌多糖作用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桑黄菌多糖能明显抑制该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扩展资料 桑黄菌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且因所用菌种培养方法、提取方法等不同而异。研究桑黄菌的化学成分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比较木层孔菌属不同品种及同1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如菌丝体、子实体、孢子体)所含的化学成分,通过药理及临床研究确定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分。为进1步研究桑黄菌药理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改进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研究较多的桑黄菌化学成分有:多糖类、黄酮类、3萜类化合物、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呋喃衍生物、氨基酸多肽类、脂肪酸、无机元素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黄菌。

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桑黄菌有用吗



4、桑黄菌有什么作用 桑黄菌有用吗

1、桑黄菌的抗肿瘤作用:以桑黄菌水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由此,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被公认为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1。

2、对卵巢癌的作用:研究了桑黄菌子实体多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的影响。用桑黄菌多糖作用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桑黄菌多糖能明显抑制该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南充桑黄菌种植基地在哪里



5、南充桑黄菌种植基地在哪里

南充市4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白云大道30号附近。食用菌种植基地,公司有专人免费传授技术,远距离可提供视频教学,协助种植户成品,让种植户后顾无忧。

桑黄菌种植靠谱吗?



6、桑黄菌种植靠谱吗?

桑黄菌种植也是靠谱的。 桑黄,为锈革孔菌科桑黄属真菌,或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 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真菌,是子实体多年生,木质,侧生无柄。呈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腹面凸,(5至20)cm乘(7至30)cm,厚3至15cm。幼时表面有细绒毛,后脱落,有明显的龟裂,无皮壳,有假皮壳,有同心环棱。盖面呈灰褐色、肝褐色至黑色,有光泽;边缘圆钝,龟裂少,有密生的短绒毛,干后脱落,呈肉桂色至咖啡色。菌肉硬,木质,暗褐色,厚0.5cm左右。菌管多层,层次常不明显,老的菌管有白色菌丝充塞;管口面锈褐色至酱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至5个。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至25)μm乘(5至7)μm。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至6)μm乘(3至4)μm。 生长环境 生于杨、柳等阔叶树树干上。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广东、4川、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至12)cm乘(3至21)cm,厚1.5至10cm,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幼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5至6)cm乘(4至5)μm;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至5μm。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制作方法 用时捣碎。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