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培育食用菌有多久?食用菌发展的历程

古田培育食用菌有多久?



1、古田培育食用菌有多久?

福建古田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2千多年前就有砍花香菇栽培的记载,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进行香菇袋栽,现已成为主产县。



2、食用菌发展的历程



3、人工栽培食用菌对人身体建康有害吗?

1、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金针菇又名朴菇、构菌、金钱菇、冬菇等,是多发生于秋末春初寒冷季节的1种小型伞菌。金针菇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国、日本、西伯利亚、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野生金针菇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各省均有分布。在自然界中常丛生于构树、桑树、枫树、柿树、槭树、榆树、拟赤杨等阔叶树的枯枝、埋木、树桩上。   金针菇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极为丰富,据日本报道,每百克干菇含粗蛋白31.23克(纯蛋白13.49克)粗脂肪5.78克,可溶性非含氮化合物52.07克,粗纤维3.34克,灰分7.58克.据上海工业食品研究所测定,每百克鲜菇中含水89.73克,蛋白质2.72克,脂肪0.13克,灰分0.83克,糖5.45克,粗纤维1.77克,铁0.22毫克,钙0.97毫克,磷1.48毫克,钠0.22毫克,镁0.31毫克,维生素C2.27毫克。据福建省农科院对金针菇氨基酸含量的分析,金针菇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每100克的干菇中氨基酸总量达20.9克,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量的44.5%,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分别高达1.02克和1.231克。能增强儿童的智力发育,国外称为"增智菇",金针菇中还含有朴菇素(FLAMMULIN),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瘤EC(AS)和肉瘤S-180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医学临床试验证明,金针菇可预防和治疗肝炎和胃肠溃疡、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具有抗癌作用。   我国和日本很早就有采食野生金针菇的习惯。据考证,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唐代韩谔《4时纂要》云:"3月种菌子,取烂楮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灌,令湿,3两日即生"。这种段木栽培方法,产量低,未能发展。1932年日本瓶栽金针菇获得成功,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金针菇。60年代开姑,日本利用空调、自动化装置、实行工厂化瓶栽,年产量目前已达6万多吨,我国台湾省年产量达3千多吨。在国际市场上金针菇产量仅次于蘑菇、香菇,是位居第3的主要食用菌。3十年代,我国已开始瓶栽试验,但发展缓慢。1964年,福建3明真菌研究所,采集分离了许多金针菇的野生菌株,经过不断的驯化选育和栽培试验,于1979年选出了国内第1个定型的优良菌株--"3明1号",近年来,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及笠研单位、食用菌厂也时行菌株的分离驯化和引种,对栽培工艺、原料利用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基本上总结出利用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稻草等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工艺,实行商品化生产。金针菇的罐头产品,已由福建泉州罐头厂进行批量生产,并打入了国际市场。金针菇的干品也开始在国外试销。   金针菇栽培周期短,方法简便、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经济效益高,既适于家庭栽培又能进行工厂化生产,产品还可供出口创汇,是1种值得大力推广,发展潜力很大的食用菌之1。我镇于1989年开始试种,现已初具规模。   

2、 草 菇 草菇又名兰花菇   草菇也叫美味苞脚菇,闽粤1带称为杆菇,湖南浏阳1带叫麻菇。在中国草菇的人工栽培已有2百多年历史,国际上称之为“中国蘑菇”。   草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多雨季节生长在稻草堆上的1种食用菌。草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诸省,据清朝道光2年(1882)出版的《广东通志》中的有关文字记载,我国广东韶关地区的南华寺和尚,当时已栽培和食用草菇了。按封建王朝的传统规定,各地的特珍产品,都要进贡朝庭。南华寺每年就以4箱的干草菇进献清皇宫。所以当时把草菇称为贡菇或南华菇。福建宁德2百多年前的地方县志中,也有关于草菇的文字记载。清代同治12年湖南浏阳县志卷37第十8页记载。“县西南刈麻后间生麻菌……”,我国草菇大面积栽培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湖南、台湾、香港等地。近年来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山东等北方省、市也已进行人工栽培草菇,草菇面积逐年在扩大。大约在1932年至1935年间,华侨把栽培草菇的技术传入东南亚。目前除了中国,其他有华侨居住的国家,也有草菇栽培。东南亚大面积生产草菇的国家有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日本、南朝鲜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和马达加斯加也有栽培。近年来欧、美大陆1些地区也已开始栽培草菇。   草菇不仅味道鲜美质地脆嫩,且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据福建农学院对草菇分析的结果是:蛋白质2。6%,还原糖1。66%,转化糖0。95%,水分92。39%,此外还有维生素C等。它所含的氨基酸就达到18种之多,其中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草菇全部具务。炎热夏季常食草菇有消暑去热的作用,特别是草菇含有1种异种蛋白,具有抗癌作用及增强有机体的免疫能力。人们对草菇及其他食用菌做为保护人类健康的美味食品有了进1步认识。因此,在国内外市场销量日增。   目前草菇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但我国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因此草菇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3、 猴 头 菇 学名:Hericium erinaceus.别名:刺猬菌。   是1种大型真菌,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因其子实体形关象猴头部而得名。是稀有的名贵食用菌。   猴头菇,喜潮湿、温和、空气流通的自然环境,适宜在18-20`C气温下生长。主要生长在阔叶树林或混交林在的硬质阔叶树干上。每年8-9月份阴雨季节,便会长出1个毛茸茸的猴头菌。子实体圆而厚,表面长刺、腹部为光滑的肉质块状体,新鲜时白色,干制后浅褐色或金黄色。直径约3.5-10厘米,个重0.5公斤左右。   猴头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黄素、烟酸以及多肽、多糖类和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具有组织修复和增强细胞活力、滋补仉体的功效。“猴头菌片”可治疗消化道溃疡,预防癌症。猴头菇质脆嫩香醇,鲜美可口,是珍奇名贵的山珍。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发展猴头菇人工栽培生产有广阔的前景。   

4、银 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   银耳是我国1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名贵胶质菌。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分析,每百克干银耳中含有粗蛋白5克、粗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9克、粗纤维2。6克、灰分3。1克、钙380毫克、磷250毫克、铁30。4毫克等,在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和酸性异多糖、有机磷、有机铁等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银耳在蕴药用上是1种用途很广,药效较好的中药。我国历代的医学家认为银耳性平味甘,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降火、润肠、益胃、补气、活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据张仁安《本草诗解药性注》中说:“此物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要品”。据《中国药物大辞典》中说;“本品入肺、脾、胃、肾、大肠5经,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干咳,痰中带血,产后虚弱,肺热胃炎,大便闭结,便血”等疾病。据新近研究银耳含有酸性异多糖和中性异多糖。银耳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扶正固本的作用,对老年慢性去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还能保护肝脏和提高机体对原子能辐射的防护能力,又无副作用。因此银耳历来用作防治各种疾病的良药。   银耳是1种野生菌类,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也分布于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4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安微、江苏、浙江、陕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地。其中以4川的通江银耳和福建的漳州雪耳最为著名。但过去银耳生产处于原始的半野生状态,靠大自然孢子传播接种,产量不高,数量有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银耳纯菌种分离和接种获得成功,不断改革栽培工艺,掌握银耳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银耳从段森栽培发展瓶栽和塑料袋栽培,在群众中普遍推广,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人工栽培遍及全国各地。   银耳是我国1项重要的出口物资,畅销国内外市场,积极发展银耳生产,对繁荣市场,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群众收入,出口创汇,加速4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4、食用菌之都的历史

食用菌之都的历史:

1、栽培和利用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1,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的《列子》1书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浙江的香菇“味之美者,跃骆之菌”,公元前73年的《礼记》、553~540年的《齐民要术》、1250年的《菌谱》、1313年的《王桢农书》、1500年的《广菌谱》等都有食用菌的记载。我国也是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1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1605年法国农学家拉昆提尼在皇帝路易十6的花园里的草堆上种出了双孢蘑菇,19世纪末,发明了双孢蘑菇孢子培养法,1902年组织分离法培育双孢蘑菇菌种获得成功。从此,食用菌的栽培走向了科学化。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2、发展历史和现状1.产量稳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几十年来产量1直稳步上升,我国食用菌产量1979年产量40万吨,1986年58.5万吨,1990年100万吨,1995年300万吨,1998年435万吨。2.人工栽培种类不断增加现已驯化栽培90余种,较大量栽培40余种,商业化栽培20余种。20世纪60~70年代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双孢蘑菇占据60%~80%。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木耳等产量所占无几。近20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单1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百菌争艳的产业格局。3.栽培区域不断扩大20世纪40~60年代世界食用菌主产区在欧洲和北美洲,其它地区很少栽培。70年代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食用菌产业得以迅猛发展,80年人以来,食用菌的栽培区域迅速扩大,亚洲、欧洲、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食用菌的栽培。

3、我国食用菌产业概况我国食用菌产品主要有香菇、平菇、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银耳、草菇、灰树花、姬菇、灵芝等,1998年产量分别为133.8万吨、102万吨、101.6万吨、42.6万吨、18.9万吨、8.9万吨、3.2万吨、3.1万吨、2.1万吨和6600吨。我国的食用菌主产省依次为福建、浙江、河南、4川、江西、山东、辽宁、河北、湖南、江苏、湖北,1998年年产量分别为109.95万吨、51.3万吨、49.6万吨、33.8万吨、25万吨、23.3万吨、20.7万吨、18.59万吨、17.8万吨、15万吨和12万吨。除传统的干鲜食用菌外,以食用菌为原料的食品药品也得到了开发,市面上常见的食用菌保健食品有多种猴头口服液、猴头露、猴头酒、香菇即时面、香菇酱油、金针菇露、金水宝、各类灵芝饮品等,常见的药品有香云片、香菇多糖片、香菇多糖注射液、猴菇片、天麻蜜环菌片、蜜环菌冲剂、亮菌片、云芝肝泰健肝片、肝血康复片、还尔金等。



5、食用菌之都的历史

食用菌之都的历史:

1、栽培和利用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1,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的《列子》1书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浙江的香菇“味之美者,跃骆之菌”,公元前73年的《礼记》、553~540年的《齐民要术》、1250年的《菌谱》、1313年的《王桢农书》、1500年的《广菌谱》等都有食用菌的记载。 我国也是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1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1605年法国农学家拉昆提尼在皇帝路易十6的花园里的草堆上种出了双孢蘑菇,19世纪末,发明了双孢蘑菇孢子培养法,1902年组织分离法培育双孢蘑菇菌种获得成功。从此,食用菌的栽培走向了科学化。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2、发展历史和现状 1.产量稳步提高 食用菌产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几十年来产量1直稳步上升,我国食用菌产量1979年产量40万吨,1986年58.5万吨,1990年100万吨,1995年300万吨,1998年435万吨。 2.人工栽培种类不断增加 现已驯化栽培90余种,较大量栽培40余种,商业化栽培20余种。20世纪60~70年代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双孢蘑菇占据60%~80%。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木耳等产量所占无几。近20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单1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百菌争艳的产业格局。 3.栽培区域不断扩大 20世纪40~60年代世界食用菌主产区在欧洲和北美洲,其它地区很少栽培。70年代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食用菌产业得以迅猛发展,80年人以来,食用菌的栽培区域迅速扩大,亚洲、欧洲、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食用菌的栽培。

3、我国食用菌产业概况 我国食用菌产品主要有香菇、平菇、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银耳、草菇、灰树花、姬菇、灵芝等,1998年产量分别为133.8万吨、102万吨、101.6万吨、42.6万吨、18.9万吨、8.9万吨、3.2万吨、3.1万吨、2.1万吨和6600吨。我国的食用菌主产省依次为福建、浙江、河南、4川、江西、山东、辽宁、河北、湖南、江苏、湖北,1998年年产量分别为109.95万吨、51.3万吨、49.6万吨、33.8万吨、25万吨、23.3万吨、20.7万吨、18.59万吨、17.8万吨、15万吨和12万吨。除传统的干鲜食用菌外,以食用菌为原料的食品药品也得到了开发,市面上常见的食用菌保健食品有多种猴头口服液、猴头露、猴头酒、香菇即时面、香菇酱油、金针菇露、金水宝、各类灵芝饮品等,常见的药品有香云片、香菇多糖片、香菇多糖注射液、猴菇片、天麻蜜环菌片、蜜环菌冲剂、亮菌片、云芝肝泰健肝片、肝血康复片、还尔金等。



6、为什么古田会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称号?

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致力于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大跨越。不仅让该县的农民找到了1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而且带动全国各地的养菌农民1同走上了致富路,被全国政协委员称为解决“3农”问题的“古田现象”。2008年,该县的食用菌产量47.9万吨,产值达15亿元,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示范县。  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公元609年时境内就有人从事香菇生产。人工栽培银耳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但当时以椴木栽培为主,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古田人民通过探索试验,在全球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80年代又成功开发了香菇室外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技术以及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近年来又实现了黑木耳南方栽培技术和茶薪菇菌种攻关、配方创新技术的突破,从而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5次浪潮”,形成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古田食用菌栽培模式”。食用菌生产成为了古田县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据统计,近年来古田县食用菌年产量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成。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古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菌兴县”的发展策略,将食用菌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扶持移民的开发性生产项目,该县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在全县建立100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和1万个专业户,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广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模式,不断增加食用菌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1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呈现出6大特点:1是生产大众化。全县农村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2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3。2是生产基地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全县范围合理布局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形成银耳、香菇、茶薪菇和新特珍稀菌类4大生产基地,促进“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的发展。3是生产的周年化。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温型、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科学安排食用菌生产,如反季节生产、冬暖房栽培等,形成常年生产格局。4是产品结构多样化。全县已开发生产36个菌类,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茶薪菇、毛木耳、金针菇等20多个菌类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由单1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开发转变,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5是生产技术专业化。全县已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专业队伍体系,食用菌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愈加精细。6是产品市场国际化。在县内形成了县、乡、村3级市场营销网络,在县外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全县有3万多食用菌营销户,20多家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营销企业,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打入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率达95%以上。同时古田县还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食用菌人才培训基地,成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示范基地协作网成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农民纷纷到古田县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邀请古田县食用菌技术人员、能手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并吸引了日本、美国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古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繁荣,也带动了加工、交通、餐饮、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77元,增长17.1%,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等1系列荣誉称号。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视察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后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古田县的最大成就是开创和发展了1个食用菌产业;古田县的最大贡献就是为。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