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施肥栽培的要点有哪些,室内食用菌栽培技术
1、食用菌施肥栽培的要点有哪些
食用菌栽培料常用的有棉籽壳、木屑、作物秸杆等,有的栽培料吃水量很低,营养缺乏,如不另外添加营养则很难提高产量。培养料中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的使用量可相对少1些。有机肥的营养全面,能为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提供全方位的营养供应,特别在出菇后期,这1点表现尤为突出。化肥的成分是容易被菌丝吸收利用的物质,可与有机肥配合施用。食用菌经常施用的有机肥有畜禽粪、豆饼、棉饼、玉米面、麸皮、米糠等,根据原料的含氮量高低,可加入10%~30%不等。化肥1般有磷酸2氢钾、硫酸镁、尿素、复合肥、食用菌专用肥等,加入量1般为0.1%~0.5%,不能加入太大,否则会导致菌丝生长不良。
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运转过程。因此,在出菇期间需供给充足的养分,并要求营养平衡。若养分供应不足或营养比例失调,就容易出现长脚菇、薄皮菇、硬皮开伞等衰败现象,明显影响产量和质量,应及时适当补充碳素、氮素。
食用菌肥料大多是配制成的1定浓度的肥液。喷施1般结合喷水在苗床上喷洒。喷施的时间最好是在菇床落潮后,1般在
2、3潮菇采收后开始。若在幼蕾期喷洒,应将肥液喷在床面上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然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以免菌丝盖上留下污迹,影响品质。
食用菌施肥最好是几种肥液交替使用。如葡萄糖液是碳素养料,不含氮素营养,如长期施用1种肥料,难有预期效果。在菌床应先施肥料,以补足前1潮菇所消耗的养分,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然后再施高效复合营养剂,以利于子实体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要在补充营养剂之后使用,或营养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切勿1次施肥过多。若培养料含水量高,应适当提高肥液浓度,并在施肥后增加通风量。在常用肥液中,有机肥料的浓度通常为1%~2%;糖类的浓度以0.1~0.3%为宜;尿素的浓度应掌握在0.1~0.3%;磷、钾、镁等无机盐的浓度宜在0.05~0.1%之间;锌、锰、硼、钼等微量元素的浓度可在0.02~0.05%之间,生长素的浓度因种类而不同,1般浓度在0.5~ 5 mg/kg。浓度过高会影响菌丝体对养分的吸收,还会妨碍菌丝的正常生长。植物浸出液、豆浆汁类肥液要随配随用 不可久置,以免养分破坏。所用的堆粪、粪尿,要经过发酵、腐熟或烧煮消毒。菌床若有杂菌,要先防治后施肥,在气温高于20 ℃时,菌床难以形成子实体,应停止追肥。葡萄糖、豆浆汁、人粪尿等肥液,均不得在气温高于18 ℃以上使用,以免滋生杂菌。
2、室内食用菌栽培技术
室内食用菌栽培技术
菇房建_
可把现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为菇房。有条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菇房应坐北朝南,设在地势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另外,可建造简易菇房,即从地面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
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间,还可在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床架南北排列,4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间留60厘米宽的走道。上下层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20厘米,取上层不要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照。床面宽不超过1米,便于管理。床面铺木板,竹杆或秸秆帘等。
3、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1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1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1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1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2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1原种(摇瓶菌种)1(液体栽培种)1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1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1出菇管理1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1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1个床面,将另1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1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1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1、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2、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
3、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4季栽培。
3、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1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11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1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4、简述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选择菌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栽培种类及品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精细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废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每次采菇后应清除栽培料上的菇根、烂菇和地面上掉落的菇体,并及时清理菇房,重新消毒。3.科学育菌。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在菌种选择、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培育健壮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增强其抗病能力。
4.施肥。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尿,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1次;喷施米醋。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1次,1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
5、简述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食用菌蘑菇种植技术.室内栽培蘑菇,要求1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
6、室内食用菌栽培技术
室内食用菌栽培技术有:骚菌促蕾,压力刺激。
1、骚菌促蕾。在菌料长满菌丝后,用干净猜正散的竹扫把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徒长的老菌丝,待露出新菌丝后,及时喷水和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天左右即可现蕾。此法不仅可以促进出菇,而且可增产10%左右。
2、压力刺激。用旧报纸、麻袋片、细土等覆盖在食用菌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和保温保湿,可促进菌丝迅速生长。采用此法穗氏,1般可增产15%左右。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介绍:食用菌数量较多,各种各样,分布的地区及生长的生态环境各异。例如,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因此,清昌要做好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必须调查清楚要栽培的食用菌的生长特点,搞清楚其适应的生长环境,为培育出高产、无公害的食用菌打造良好的环境、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