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食用菌施肥栽培的要点有哪些

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1、食用菌栽培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哪些?




2、食用菌施肥栽培的要点有哪些


食用菌栽培料常用的有棉籽壳、木屑、作物秸杆等,有的栽培料吃水量很低,营养缺乏,如不另外添加营养则很难提高产量。培养料中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的使用量可相对少1些。有机肥的营养全面,能为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提供全方位的营养供应,特别在出菇后期,这1点表现尤为突出。化肥的成分是容易被菌丝吸收利用的物质,可与有机肥配合施用。食用菌经常施用的有机肥有畜禽粪、豆饼、棉饼、玉米面、麸皮、米糠等,根据原料的含氮量高低,可加入10%~30%不等。化肥1般有磷酸2氢钾、硫酸镁、尿素、复合肥、食用菌专用肥等,加入量1般为0.1%~0.5%,不能加入太大,否则会导致菌丝生长不良。


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运转过程。因此,在出菇期间需供给充足的养分,并要求营养平衡。若养分供应不足或营养比例失调,就容易出现长脚菇、薄皮菇、硬皮开伞等衰败现象,明显影响产量和质量,应及时适当补充碳素、氮素。


食用菌肥料大多是配制成的1定浓度的肥液。喷施1般结合喷水在苗床上喷洒。喷施的时间最好是在菇床落潮后,1般在
2、3潮菇采收后开始。若在幼蕾期喷洒,应将肥液喷在床面上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然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以免菌丝盖上留下污迹,影响品质。


食用菌施肥最好是几种肥液交替使用。如葡萄糖液是碳素养料,不含氮素营养,如长期施用1种肥料,难有预期效果。在菌床应先施肥料,以补足前1潮菇所消耗的养分,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然后再施高效复合营养剂,以利于子实体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要在补充营养剂之后使用,或营养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切勿1次施肥过多。若培养料含水量高,应适当提高肥液浓度,并在施肥后增加通风量。在常用肥液中,有机肥料的浓度通常为1%~2%;糖类的浓度以0.1~0.3%为宜;尿素的浓度应掌握在0.1~0.3%;磷、钾、镁等无机盐的浓度宜在0.05~0.1%之间;锌、锰、硼、钼等微量元素的浓度可在0.02~0.05%之间,生长素的浓度因种类而不同,1般浓度在0.5~ 5 mg/kg。浓度过高会影响菌丝体对养分的吸收,还会妨碍菌丝的正常生长。植物浸出液、豆浆汁类肥液要随配随用 不可久置,以免养分破坏。所用的堆粪、粪尿,要经过发酵、腐熟或烧煮消毒。菌床若有杂菌,要先防治后施肥,在气温高于20 ℃时,菌床难以形成子实体,应停止追肥。葡萄糖、豆浆汁、人粪尿等肥液,均不得在气温高于18 ℃以上使用,以免滋生杂菌。



3、我国食用菌的发展历史?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哪些?


中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1。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草菇则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闽粤1带开始栽培。这些技术1直流传至今。


自8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1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1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1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1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1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2009-2012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09-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09-2012年中国食品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09-2012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1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1。


2005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1,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1项重要产业。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1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http://www.***.cn/market/200902/shiyongjunchanye101444.htm。



4、目前我国的食用菌菌种市场突出存在着哪些问题与不足?


由于食用菌产业仍是1个新兴行业,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开始重视他的发展,有关部门也正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但目前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质量监督的混乱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虚假广告、伪劣菌种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我国食用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1)菌种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菌种生产厂家的设施设备、培养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出的菌种质量有很大差异。正规菌种厂能够生产出合格菌种,但小型及个体菌种厂生产出的菌种,质量就不1定能得到保证,菇农在引种时要到在当地信誉好,技术力量有保障,最好到通过省级认证的厂家去购买。 (2)品种退化和菌种老化严重由于不利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生产程序不严格、菌种自身或诱发变异、杂菌或病毒感染、长期保藏不注意选育复壮及无限度扩大培养等原因,导致食用菌品种退化或老化。主要表现在:菌丝细胞生命力差、生长速度慢、菌龄延长、转茬慢、产量低、抗杂、抗逆能力差、异常的生长、菇质差等。 (3)菌种不纯受菌种生产者知识和技术水平等限制,不能正确或及时鉴别杂菌和污染的菌种,用于栽培势必会导致失败或减产。 (4)品种混乱、名称不统1食用菌品种很多,常见的就有十几个品种,1般1个菌种厂会同时生产几个品种,很多情况因生产不规范、引不起足够的重视、盲目追求效益,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不同菌种混杂的现象,如明明购买的是双孢菇菌种,栽培后却出来平菇,或同1个平菇菌袋上却长出平菇和金针菇两种菇。再者,由于目前有关部门仍未对食用菌菌种的命名进行严格的规定,1些菌种厂常常对自己引进的菌种随意进行编号,这样,同1菌株会有很多不同的名称,使菇农无所适从,不知道买哪1个品种,影响菇农的正确使用。 (5)种性介绍不真实把推广菌种的特性让栽培者明确,是菌种生产厂家必须做到的,但1定要科学、准确。在现实中,对所售菌种种性介绍含糊、夸大、牵强附会甚至欺骗的广告、言辞屡见不鲜。比如菌种的抗性,包括发菌阶段对各种霉菌、出菇阶段对不同侵染性病害的抗御能力,再好的品种,不会什么病都抗,笼统地说抗性强,是极不科学的;又如生物转化率,其高低涉及的因素很多,1个高产菌株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中的考验才具说服力,但有的厂家却把菌种的生物转化率提高到400%,显然是诱骗;再如在温型的描述中,只粗略地提供出菇的范围就失去了意义,甚至是误导等。



5、食用菌的栽培的主要问题与合理的建议


目前,食用菌栽培虽然已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但由于其栽培过程环节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栽培失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1、产生杂菌感染。凡以杂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培养过程中污染率的高低。


1.栽培中产生杂菌的主要原因有: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较为均匀的杂菌菌落,或是培养袋被刺破而使杂菌侵入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
2、接种过程不规范引起。表现为长出的杂菌通常只在袋口周围,且菌丝较为稀疏;
3、菌种本身带菌。表现为菌种所到之处均有杂菌;
4、场地条件差或是利用消毒不彻底的老菇房。表现为培养袋上出现不均匀无规则的杂菌菌落;


2.对策:
1、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对质地坚硬、颗粒粗细不均的原材料进行过筛处理以免刺破菌筒薄膜;
2、及时小心装袋,彻底灭菌。拌好料后,应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装好袋并及时彻底灭菌(料温升至100℃后维持10~12小时以上);
3、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与保证,菌种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到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购买高产优质的菌种,接种时仔细检查,确保无杂菌感染的菌种才用;
4、严格消毒,规范接种操作程序。对接种室及接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接种时保证接种场所、工具和接种人员的清洁卫生,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接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或被杂菌感染。水分过高则菌丝前端与培养料有明显的分隔线,培养料颜色较深;水分过低则生长菌丝与培养料的界限不明显,培养料颜色较浅,菌丝生长前端不均匀、扩散也不整齐而且较为稀少;
2、酸碱度不适合;
3、用种量太少。


2.对策:配制培养料时严格按照各种食用菌生长要求的条件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和PH值,适量使用菌种。



3、发菌后期菌丝吃料慢,迟迟不满袋


1.原因:



1、装料过紧或菌袋两端扎口过紧,袋料中间氧气不足;
2、环境温度不适合。


2.对策:注意装袋和扎口松紧适合,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调节发菌室的温度以适合菌丝生长。



4、菌丝发满后却不出菇


1.原因:



1、环境温度不适合。不同菌类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异很大,当环境温度远高于或远低于正常的出菇温度时就很难出菇。
2、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不适。不同的菌类有不同的培养料配方,只有满足最佳碳氮比的培养料才能使食用菌正常出菇。
3、光线不足。1般的菌类在发菌阶段在无光线甚至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阶段必须要有1定的散射光刺激才能正常出菇。
4、菌株温型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不符。如在高温季节栽培了低温型的平菇,除非采取了空调或冷库等降温措施,否则是不会出菇的。


2.对策:选用适合季节的菌株和最佳培养料配方,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和光照。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530007)高级实验师 陈丽新。



6、食用菌栽培失败原因分析


食用菌栽培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的,例如不良气候环境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湿度、通风、光照等影响等等。


我们来看看种植食用菌栽培失败的具体原因。首先选择适宜温度的场所很重要,例如香菇的反季节栽培正好处于春末至秋初的高温季节,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的温度都超过香菇正常出菇温度,特别是南方盛夏的
7、8月份,温度可高达38℃以上。而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上限温度是25℃,所以应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避开高温对香菇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选择高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北方地区选择高寒山区进行香菇反季节栽培的成功,正是出于对出菇上限温度的考虑而实现的。


还有金针菇,它的出菇温度5~21℃,最适8~12℃。选择人防地道进行栽培,地道内周年温度基本处于15~20℃范围内,适宜其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进行温度的人工调控是指在反季节栽培中,夏季温度过高时人工进行防暑降温,冬季温度过低时要人工加热升温;而有些需要变温刺激才能出菇的品种,则需人为拉大昼夜温差。


防暑降温问题,室外栽培,白天要加厚遮盖物,避免阳光直射,创造凉爽的栽培环境;也可引用泉水、井水、江河水或水库深层水在棚顶、4周、地面喷洒,或利用地沟灌跑马水,将菇棚小环境内的温度降至适宜种植的范围。升温与保温问题,冬季反季节栽培温度过低时,可利用电加热、暖气增温和太阳能升温等方式,使温度达到栽培要求。室外大棚或小拱棚栽培可在白天利用阳光增温,晚上加盖草垫保温。还有就是人为拉大温差。香菇在原基分化阶段,要求有8~10℃的温差刺激才能出菇。由于反季节栽培正处于温度高、昼夜温差变幅小的季节,因此需人工调控来增加温差。方法有:
1、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白天覆膜,晚上揭膜,加大昼夜温差;
2、用冷泉水(井水、水库底层凉水)浸菌筒,并结合干湿交替管理,给予温差刺激。


其他制约因素,除了要控制好温度之外,湿度、通风、光照等也不可忽视。如利用人防地道栽培金针菇,地道内春、夏两季湿度大,秋、冬两季又较干燥。因而,春、夏季需要加强通风,排出湿气;秋、冬季则要加强水分管理,增加空气湿度。人防地道因深处地下,通风条件差,光线暗,需要增设通风设备和照明光源,以免地道内因2氧化碳积累过多和光照不足导致金针菇生长不良。


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所选原料必须营养丰富,质地疏松,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而且新鲜、干燥、无虫害、无霉烂变质。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求碳/氮比合适,含水量适中。采用生料栽培时,应添加1定量的抑菌物质,如多菌灵、克霉灵、生石灰等。熟料栽培,1定要灭好菌,彻底杀灭培养料中的微生物。这样才有利于食用菌菌丝在培养料中迅速、健壮生长,能较强地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及杂菌污染等等。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