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羊肚菌产业,秸秆的用途

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羊肚菌产业



1、助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羊肚菌产业



2、秸秆的用途



3、西瓜3膜全覆盖反季节栽培技术的过程、特点?

最近几年,每逢夏天将至,标有“弶农”标志的东台爆炸瓜、早春红玉1些新品西瓜悄然出现在各大超市,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惊喜。可是你也许不知道,这些口感佳、瓜型美的西瓜正是来自江苏农垦的弶港农场,虽然价格不菲,每斤1般要卖到近两元,却供不应求,颇受消费者青睐。和西瓜1样,近年来,设施蔬菜、鲜切花、食用菌等高效农业的实践在江苏农垦如火如荼。高效农业,俨然给江苏农垦的发展插上了1对“翅膀”。   据介绍,在江苏农垦,目前有21万亩高效农业田,占垦区耕地的20%左右。按照我省的相关指标,高效农业亩均效益最低标准为2000元,而江苏农垦的高效农业亩均效益远远超过标准,达到3000元以上。   农垦的专家给记者细细道来。目前,垦区的高效农业有大棚西瓜5万亩,每亩净收益在3000元以上;设施蔬菜6万亩,每亩净收益1万元以上;定单生产的蔬菜4万亩,每亩净收益3000元以上;食用菌类2000亩,每亩净收益2万元以上;鲜切花2000亩,每亩净收益3万元以上;螃蟹1万亩,每亩净收益6000元以上;经济鱼类6000亩,每亩净收益3000元以上,此外还有草莓、桃梨、龙虾等。“拿西红柿来说,年反季亩产量能达2万斤,我们这边的批发价是78毛钱1斤,相比传统的稻米等粮食作物,收益是很显著的。”据悉,在江苏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岗埠农场,鲜花种植也成为高效农业的成功例子。该农场现在种植百合、非洲菊、郁金香等7大类40多个品种,鲜切花生产基地已由当年的1个发展到了3个,日光温室由当初的10栋发展到现在的600栋,年产各类鲜切花近5500万支,创产值近2000万元。   为了实施高效农业,江苏农垦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这3项工作上下足功夫。弶港农场的小西瓜做出了大市场,可以说是江苏农垦高效农业的典范。该场生产的“弶农”牌西瓜200

5、2006年连续两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万亩大棚西瓜作为东台西瓜的规模化核心产地,在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的同时,对促进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据悉,该农场西瓜的种植面积在2万亩上下,80%以上的西瓜是以特小凤、特小兰和早春红玉为主的小果型礼品瓜,正是靠单果重只有1-2公斤的“袖珍西瓜”,做响了品牌,做大了产业。同时,他们又在万亩大棚西瓜生产的基础上,今年引进了冬草莓和西兰花种植,形成了以“西瓜+草莓”种植模式和“西瓜-西兰花-麦子-水稻”高效种植模式。为配合西瓜产业化发展,该场和台湾农友公司对接,投资创建台湾农友种苗生产示范基地;为解决西瓜后茬的高效种植,该场和台湾东海公司合作,形成了2千余亩西兰花生产基地。同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扶持职工种植高效发展农业、发展养殖业。在高效农业上,农场除给予多种优惠外还直接进行资金补贴:职工种植大棚西瓜农场亩优惠250元,种植大棚草莓,每建1个大棚农场补贴3千元。   发展高效农业,还得靠技术来支撑。据介绍,为了发展西瓜,弶港农场曾有4次重大的技术创新。该农场有着近30年的西瓜种植历史,传统的露地西瓜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得不到保证,形成不了规模,也形成不了优势和特色。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场开始注重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90年代初,推广西瓜3膜全覆盖反季节栽培技术,为西瓜产业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96年起,通过实施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进和创新,首创沿海地区大面积麦稻与西瓜轮作种植方式,较好解决了西瓜对轮作换茬的高要求,破解了西瓜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难题;90年代末,小果型礼品西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对增强农场西瓜的市场竞争力,做响品牌、做大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场通过加强与知名龙头企业合作,加强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进1步提高西瓜产业的科技含量。工厂化育苗技术、棚架结构改进和滴灌技术,是该场正在推行的实现西瓜产业发展新突破的第4次重大技术创新。   据悉,为了发展高效农业,江苏农垦出台了各种举措。如设施统1建设,先租后卖。近年来,集团每年都要补贴500多万元给农民建大棚等设施,相关农场的补贴则更多。比如建1个竹木大棚约需投资10000元,农场会给承包户30%的补助。此外,为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不断抓职工操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抓对技术人员的业务提升培训,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集团公司还把发展高效农业列入对每个农场的年度考核内容中。尝到了高效农业的甜头,农垦人雄心勃勃,下1步,他们将推进鲜切花、草莓、出口蔬菜的种植,“用最少的土地资源种出最大的收益”。



4、在传统分类方法中,食用菌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如何命名,

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致力于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大跨越。不仅让该县的农民找到了1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而且带动全国各地的养菌农民1同走上了致富路,被全国政协委员称为解决“3农”问题的“古田现象”。2008年,该县的食用菌产量47.9万吨,产值达15亿元,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示范县。  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公元609年时境内就有人从事香菇生产。人工栽培银耳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但当时以椴木栽培为主,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古田人民通过探索试验,在全球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80年代又成功开发了香菇室外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技术以及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近年来又实现了黑木耳南方栽培技术和茶薪菇菌种攻关、配方创新技术的突破,从而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5次浪潮”,形成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古田食用菌栽培模式”。食用菌生产成为了古田县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据统计,近年来古田县食用菌年产量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成。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古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菌兴县”的发展策略,将食用菌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扶持移民的开发性生产项目,该县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在全县建立100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和1万个专业户,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广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模式,不断增加食用菌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1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呈现出6大特点:1是生产大众化。全县农村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2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3。2是生产基地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全县范围合理布局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形成银耳、香菇、茶薪菇和新特珍稀菌类4大生产基地,促进“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的发展。3是生产的周年化。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温型、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科学安排食用菌生产,如反季节生产、冬暖房栽培等,形成常年生产格局。4是产品结构多样化。全县已开发生产36个菌类,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茶薪菇、毛木耳、金针菇等20多个菌类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由单1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开发转变,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5是生产技术专业化。全县已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专业队伍体系,食用菌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愈加精细。6是产品市场国际化。在县内形成了县、乡、村3级市场营销网络,在县外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全县有3万多食用菌营销户,20多家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营销企业,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打入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率达95%以上。同时古田县还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食用菌人才培训基地,成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示范基地协作网成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农民纷纷到古田县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邀请古田县食用菌技术人员、能手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并吸引了日本、美国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古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繁荣,也带动了加工、交通、餐饮、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77元,增长17.1%,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等1系列荣誉称号。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视察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后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古田县的最大成就是开创和发展了1个食用菌产业;古田县的最大贡献就是为。



5、食用菌栽培是哪国首创的?

食用菌的品种很多。所以首创也根据品种不同有不同的国家。例如香菇栽培就是我国首创的。



6、为什么古田会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称号?

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致力于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大跨越。不仅让该县的农民找到了1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而且带动全国各地的养菌农民1同走上了致富路,被全国政协委员称为解决“3农”问题的“古田现象”。2008年,该县的食用菌产量47.9万吨,产值达15亿元,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示范县。  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公元609年时境内就有人从事香菇生产。人工栽培银耳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但当时以椴木栽培为主,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古田人民通过探索试验,在全球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80年代又成功开发了香菇室外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技术以及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近年来又实现了黑木耳南方栽培技术和茶薪菇菌种攻关、配方创新技术的突破,从而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的“5次浪潮”,形成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古田食用菌栽培模式”。食用菌生产成为了古田县农村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据统计,近年来古田县食用菌年产量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古田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成。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古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菌兴县”的发展策略,将食用菌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培育,作为扶持移民的开发性生产项目,该县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在全县建立100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和1万个专业户,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面推广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模式,不断增加食用菌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1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呈现出6大特点:1是生产大众化。全县农村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2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3。2是生产基地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全县范围合理布局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形成银耳、香菇、茶薪菇和新特珍稀菌类4大生产基地,促进“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的发展。3是生产的周年化。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温型、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科学安排食用菌生产,如反季节生产、冬暖房栽培等,形成常年生产格局。4是产品结构多样化。全县已开发生产36个菌类,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茶薪菇、毛木耳、金针菇等20多个菌类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由单1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开发转变,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开发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5是生产技术专业化。全县已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及其它各个环节的专业队伍体系,食用菌整个产业链的分工愈加精细。6是产品市场国际化。在县内形成了县、乡、村3级市场营销网络,在县外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全县有3万多食用菌营销户,20多家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营销企业,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打入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率达95%以上。同时古田县还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食用菌人才培训基地,成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示范基地协作网成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农民纷纷到古田县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邀请古田县食用菌技术人员、能手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并吸引了日本、美国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古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繁荣,也带动了加工、交通、餐饮、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77元,增长17.1%,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等1系列荣誉称号。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视察古田县的食用菌产业后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古田县的最大成就是开创和发展了1个食用菌产业;古田县的最大贡献就是为。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