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是怎样生长出来的?需要什么条件?

猴头菇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被人们叫做是养胃山珍,它的吃法也非常多,它的外表看起来毛绒绒的很可爱,那么你们知道猴头菇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吗?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野生菌大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很少见到。

猴头菇是怎样生长出来的?需要什么条件?,第1图

猴头菇喜欢低湿环境,多生长在柞树等树干的枯死部位。猴头菇生长地区分布很广,野生珍贵的猴头菇多产于东三省,较出名的猴头菇生长地有猴头菇之乡的黑龙江海林市、培育出了常山猴头菇99的浙江、吉林吉林市桦甸长白山野生猴头。 猴头菇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碳氮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猴头菇是怎样生长出来的?需要什么条件?,第2图

猴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猴头菇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厘米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克。

猴头菇是怎样生长出来的?需要什么条件?,第3图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二氧化碳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

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则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相似内容
更多>